對一位歌唱家而言,呼吸法不但是歌唱發聲的基礎,更是推動歌唱藝術達到巔峰的原動力。唐朝段安節在《樂府雜錄》中指出:「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氳自臍出,至喉乃噫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雲響谷之妙也。」若能「氤氳自臍出,至喉乃噫其詞」,當然能達到「致遏雲響谷之妙也」的境界。一個呼吸不得法的人,全身肌肉不自在,缺乏彈性,無論如何是發不出好聲音的。而這呼吸得不得法與身體是否鬆柔或能否協調運作有相當大的關係。能掌握呼吸法的歌唱家等於擁有一獨門的「氣功」。
氣功的修練,在身體的姿勢方面講究滿體舒鬆;在心理上則保持精神內斂。滿體舒鬆,其實正是歌唱家在唱歌時所應保持的姿態,因為藉著身體的放鬆與彈性,才能擴大共鳴腔,氣息上下通暢自如。而精神的內斂更能保持神志寧靜,心思能悠遊自在的盡情表達歌曲之境界。
中國傳統戲曲演員不論在喊嗓或是吊嗓,都得隨時謹記「氣沉丹田,頭頂虛空,全憑腰轉,而肩輕鬆」這十二字口訣。其實,運用丹田之氣來幫助發聲唱歌,一直是中國歌者傳統的古老觀念,這種觀念與中國武術的氣息運用有相當的關係,這也是傳統中國聲樂的最大支柱與救星。
由於傳統的戲曲演出有武場與文場,因此每一位梨園子弟都得接受武術訓練課程。中國武術特別講究動作與氣息的配合,因此這些科班的梨園子弟,自習藝到出師,這數年間都學得一定程度之武術基礎。換句話說,無形中他們對呼吸用氣的方法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達到某種程度了。而這些對發聲歌唱有很大的幫助。可見音樂人在修習自己樂器的同時,身體的鍛鍊更讓他們可以如虎添翼。
洪約華老師在其著作「歌唱.太極.音樂人」提及音樂人應培養立身中正平衡可調的太極身。強調太極拳的習練可以幫助音樂人針對自己的身體重新進行調理與整治,改善人們在經年累月錯誤的姿勢及不當施力後所造成筋骨錯位和經絡不通順的問題;此外,書中所言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氣沉丹田,頭頂虛空」、「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等的基本功有助於音樂人的身心改造,均與本人的觀點不謀而合。太極拳的修練,就如同氣功一般,動靜兼修,假以時日,必見其功,我個人就從氣功獲益匪淺。很高興洪老師能將她多年的打拳經驗與心得出書與眾人分享,相信此書的出版能夠幫助更多音樂人瞭解自己身體,更善待自己的身體,讓身體的潛能得到更大的發揮。祝福並期待此書的出版!
國立東華大學音樂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禪·氣功與聲樂》與《氣功與聲樂呼吸》作者
宋茂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