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氣的速度決定音高,氣的數量決定音量。」這是我在上課的時候,常常會對學生提到的觀念之一。想想這是大學時代中,在老師諄諄教誨下,漸漸體會出來的。

在老師的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習長笛事實上可與周遭生活點滴結合在一起,能化繁為簡的學習,藉由已具備的生活體驗來印證,再探索長笛的世界,更能事半功倍的提高學習效率!像正確的吹氣方式用吸管在水杯來練習吹奏的基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日常生活裡,用吸管來喝飲料是大多數人都有的經驗,所以以反方向吹氣來練習,便能夠自然的學到吹奏的方法。反之,也有同學自行摸索來練,多半最後是嘴唇過緊而導致音質不穩或氣束不受控制。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老師所指導的彈舌法。在早期,老師提出將舌尖頂出嘴唇之外後向吹口做吐舌之動作,在反覆的練習過程中,雖然需要耐心與細心,慢慢的也養成了習慣,現在即使在快節奏或音群的表現上,亦可保持穩定的彈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發現許多長笛學習者,對於彈舌的練習上,不太注重其重要性,導致吐舌的動作不甚穩定,音質也好壞不一,造成學習上的困擾。另一方面也遇過若干的學習者,學齡已有一兩年以上,但完全沒有練習過彈舌,吹奏起來含糊且難以表現音樂性。回想起來老師當時對彈舌的堅持,讓我今日可以盡情以好的音質來享受音樂。

人說「教學相長」,在學生時期從老師教導中學來的觀念,運用在我目前的教學工作上,使我能再次領悟正確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快樂的學習和享受音樂!許多人都在問:什麼情況的人,不適合學長笛的?曾聽不少老師們說嘴唇厚的人不適合。但事實上,在吹奏的過程中,多注意吹氣的角度是否正確並集中,還是可以享受吹奏長笛的樂趣。從老師的教學熱忱中,很容易導引學生克服障礙,突破自我!而我也深受這份「分享」的精神所影響,所以也樂於協助愛樂者突破先天或後天的瓶頸,進而更加熱愛長笛。

世上的長笛演奏家和長笛教育家很多,但實際上相關的教學法或理念傳承的書籍卻不多。在教學上,多半在課堂上或教學中以口頭指導,然而集結成冊或將教學系統整理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信老師把教學理念與經驗分享付諸文字之後,無論對於初學者或教學者,都可以看得到老師眼中所見到長笛的世界,也為長笛的愛好者,提供淺顯易懂的學習方法,增加更多的學習樂趣!


內湖、大同社區大學長笛講師
葉旻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uanddu 的頭像
    tuanddu

    原笙國際有限公司

    tuand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