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開始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先捨棄一些既有的觀念,並且釐清一些名詞。

首先,是關於「音準」和「調音」的觀念。

有些人認為,五線譜上的每個音,都各自對應某個特定頻率;演奏這些音時,如果能夠以正確的頻率演奏,則是「準」的,否則便是「不準」的。

而曾經待過樂團的人,或許聽過這樣一句話:「當所有人的音都不準,只有你的音準時,那麼是你的音不準。」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樂團中所有人的音都偏離了「正確」的頻率,但是只要大家的音頻一致,仍然可以製造和諧的音響;此時如果只有你一人堅持「正確」的音頻,那麼製造不和諧的人反而是你了。

後者的觀念雖然不盡完整,但是它至少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第一,就是它揭示了「音準無絕對」的概念;第二,就是它提出了我們之所以追求音準的出發點——為了製造和諧的音響。

本書中關於音頻的討論,便是根據這兩點為基礎而展開的。你所演奏的音到底準不準,並不是由調音器告訴你是否演奏出了某個特定的頻率;音準並不是絕對的,重要的是,在合奏或合唱時是否能夠製造出和諧美妙的音響,以及在演奏(唱)旋律時表現出音符間的和聲關係。(註)

而關於「調音」的概念,在很多人的想法裡,調音就是在開始演奏之前,將樂器的音調準——絃樂器需調整每根絃的張力達到某個特定頻率、管樂器則調整管長使A的頻率等於440或442、鋼琴則需要將每個音都調至特定的音頻。

這些動作確實稱為「調音(tuning)」沒錯,但是調音的內涵不只如此。在音樂演奏中,我們仍須視情況調整我們的音高,以求得最佳的音響效果,故調音乃是一個彈性的、不斷變動的過程。至於詳細的討論,則請各位讀者耐心地讀下去,作者已精心安排了循序漸進的討論,帶各位慢慢深入關於音高、音準、調音等方面的概念。

此外,我想在此區分英文中的tuning、intonation、temperament三個容易被混淆的詞彙。前兩者,中文翻譯皆譯作「調音」,而後者則譯為「調律」。調律指的是根據某個特定的律(例:平均律、純律⋯等)來決定鍵盤樂器上每個音的音高;而調音則是單純地指「調整音高」,至於根據什麼來調整音高,則視情況而定。

然而在英文中,tuning和intonation的意義略有不同。tuning即使單純的指調整音高的動作,可以廣泛的使用,因此有時雖然說的是「調律」,也會使用tuning,例如pure tuning(純音程調律)。而intonation的原意是指說話的語調。我們說話時,隨著情緒和情境的不同,某些音會拉高,某些會降低,藉此我們可以表達比文字本身更多的內涵。而在音樂上,我們有時也需要將某個音演奏得稍微高一點或低一點,以製造更好的聽覺效果。因此,intonation一字比起tuning一字更多一點「為表達音樂而調整音高」的內涵。此外,就intonation的字根「in-tone」來看,具有「融在聲音裡」的意思,因此intonation所指的調音,也就更具有「製造和諧音響」的意義。

不過,有時作者在使用上,並沒有十分嚴格地區分這兩個字,有時也會交互使用或混用。而我在此提出這幾個字的解釋,用意只在提醒讀者,調音並不只是將樂器的音「調準」而已,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都必須調整音高,而且並不是調整樂器的音高,而是在演奏中,必須靠著我們自己的判斷去將音符演奏得高一點或低一點。

此外,我想在此預先將一些名詞提出說明。

純音程調音(just intonation):根據純音程調整音高。所謂純音程,指的是兩個音之間呈現簡單整數比(1:2、2:3、3:4⋯),稱之為純音程。給予某個特定的音,而後再將第二個音調整至和第一個音呈現簡單整數比,便是純音程調音。而如前面所說的,有時作者並沒有嚴格區分intonation和tuning,故有時作者也使用just tuning,兩者所指是同一件事。

音響調音(acoustic tuning):根據實際的音響效果調整音高。這是指不根據任何理論,直接訴諸聽覺上的感受,在與他人合奏或合唱時,將音高調整至能夠製造出最佳的音響效果為準。

而本書中的第二部則是關於節拍(meter)和節奏(rhythm)的一些概念,大部分的人對於節拍和節奏的認識,就如同書中所說,被一些「謊言」給欺騙了。本書中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先釐清節拍的概念,進而帶領大家認識各種節奏和不同型式的重音(accent)。

建議讀者慢慢地閱讀,不用急著將這本書讀完。一邊讀,一邊思考書中的概念,同時試著應用書中所說的一些論點做一些實驗,將這些論點和實際的體驗相結合,你會有更徹底的理解和感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uand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