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觸二十世紀聽力訓練的二十五年間,教學過程中所經歷最令人滿足的互動,是來自於國外至耶魯大學學習的學生。從中國、香港及台灣來的年輕學子,無疑是佔了外國學生的極大多數。雖然,他們大都幸運的具有完整視唱聽寫訓練與傳統模式的聽力訓練,但事實上,他們並沒有真正的理解,構成方法論存在理由的理論基礎。甚至,較不常精確的融入二十世紀大師的作品核心所在的任何旋律或和聲語言。因此,我感到特別滿意此書的教學法,在這組學生空缺的二十世紀音樂聽力上所得到的成果。

我最鍾愛的學生之一——廖皎含,運用了她在二十世紀音樂的知識及親自參與此聽力訓練的經驗,為這本書做中文翻譯。這機緣給予我異常的歡喜。我愉悅且有興趣的期待本書中文版在台灣被鑽研後的風評。我堅信,結果將會注入本書一個新的生命,就如同西方音樂,因為許多熱心且敬業的亞洲音樂家介入,而開闢了一個新視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uand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